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端午佳節來了,全家齊聚吃粽子、賞龍舟,健康快樂平安,共度美好時光!
祝Win Win Family的所有人,端午節快樂!
The holidays are here!Dragon Boat Festival is one of China's traditional festivals.
We wish everyone in our Win Win Family Happy Dragon Boat Festival!
《好寶寶猜謎遊戲》
以下是屈原被放逐後,曾和漁父對話中的一句名言:
「舉世皆濁我獨清,眾............ 」
猜猜看屈原說了什麼!?
請點擊線索尋找答案,只要點擊線索就會前往新頁面,共有六個線索各自藏在六個網頁中的某個角落,請依循線索尋找答案!
務必記住線索的順序才能知道屈原說什麼!最後會找到填寫答案的Google表單,進入填寫正確答案後,就送500點好寶寶/50元教育劵!
端午節的由來
為農曆五月初五的傳統節慶。台灣人稱為午日節、五日節、午月節、五月節、五月初五。台灣端午節正午時首重祭祀、與午日辟除驅邪等。古代台灣人已有祭祀水仙尊王之慣例;即楚國三閭大夫屈原、伍子胥等聖賢。日治時期臺灣民眾曾經因日本移民過新曆端午節,當時臺北城每屆新曆端午節,即會裝飾日本式的端午節句,而形成日本新曆端午與臺灣舊曆端午兩種風俗。端午節民間除了會祭祀神佛、祖先與地基主外,更會於河邊、水面有隆重的「祭江」儀式,主要祭祀所有溺於水中的亡魂,並祈求水源豐沛、河流安穩。
賽龍舟
龍舟競賽、龍舟競渡、龍舟競漕、扒龍船,是中國大陸、香港、台灣、越南、日本及琉球(沖繩縣)端午節的習俗之一,也是一些東亞地區的地方民俗活動,現時龍舟競賽已發展為一項水上體育運動。龍舟競渡流傳最廣的起源是,楚國人為紀念投江自盡的屈原,借龍舟驅散江中之魚,期望阻止魚吃掉屈原的身體。此龍舟競渡之寓意,被《史記》所肯定。
香包
臺灣古稱香袋仔,是縫製成老虎、水果造形、填入草本、香料與中藥材的掛飾。配在身上可驅蟲、避邪、消毒功用。而原本台灣原住民用虎仔花、艾草紮成老虎形狀的植物厭勝物,後來又發整成為配戴的香袋仔,其中多為老虎造型,故名虎仔香。縫製虎仔香,需擇於良辰吉時,邊念大悲咒為虎仔香加持、開光點眼方遂完成。到了端午當天,由娘家為新嫁娘準備許多的虎仔香,供鄰居兒童索取或分送街坊;此舉有興旺夫家並為自己與未出世的小孩,求得好人緣的寓意。
立蛋
或稱豎蛋,是嘗試豎立雞蛋的中國習俗與遊戲。人們將雞蛋手扶在平面久立後,嘗試鬆手後讓蛋不倒。臺灣會在端午節玩的遊戲,相傳在每年端午正午十二時正,可將雞蛋直立在地上,這種立蛋只有五月五日才辦的到,其他時間立不起來。而立起雞蛋的人,未來一年會有好運兆。
粽食
粽子是台灣端午的祭祀供品,古代台灣的原住民已經有用月桃葉等儀式植物包粽子的文化,並在後來被漢人所仿效,一般家庭祭祀神佛祖先時,需準備「肉粽」、「鹼粽」、「粿粽」(粄粽)等。「燒肉粽」依做法、口味可分為蒸煮式的「北部粽」(頂港粽)與水煮式的「南部粽」(下港粽),俗稱「北蒸南煮」。客家裔的粽子可分為:糯米加入鹼水蒸熟的「鹼粽」與富客家風格的「粄粽」與「客家粽」。
飲菖蒲、喝雄黃
除了喝以外,又以餘酒染小兒額及手足心,隨灑牆壁間,以祛毒蟲。有的小孩不敢喝酒,父母就會以雄黃酒在他們額上畫一個「王」字,以使百毒不侵。
艾草、榕葉、香茅
端午節掛榕枝、艾草與香茅,是台灣端午節最為常見的厭勝物組合。在臺灣民間信仰中,榕與艾皆為驅邪、淨身、避鬼的法器。每到佳節時,經常見到家戶用萬年紅紙將榕樹枝、艾草與香茅一起綁掛於門楣,又稱為「榕艾苦草」。
祭祀
農曆五月初五,家家戶戶會舉行家庭的祭祀行事。祭拜神佛、祖先與地基主的供品、時間與方式略有差異,但流程大致為擺供、點燭、獻茶酒、焚香祝禱、捧金紙祝禱、祭酒三巡、焚香、撤供等。
供品基本上須備妥鮮花、素果、敬杯、五牲禮、肉粽、鹼粽、粿粽、芋頭粿、白飯、米酒與雄黃酒等。
| 北投總校 : TEL : 2898-1689
| 全美語學校 : TEL : 2898-3335
| 北投文理 : TEL : 2898-6632
| 三重分校 : TEL : 2976-7887
| 北投總校: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一段135號1樓
| 全美語學校: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一段117號1樓
| 北投文理: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一段122號1樓
| 三重分校:新北市三重區三和路三段79號1樓
媒體報導-美的in台灣專訪
郝老師與育苗教育團隊在2016年8月7號接受中天電視台的採訪,育苗在教育上多年深耕收到了成效,藉此機會將育苗精神發揚光大!
蘇格拉底説「敎育不是灌輸,而是點燃火焰」。二十多年來的深耕教育,育苗志在點燃孩子們心中對「學習」的熱情火焰,啟動孩子們的「好奇心」、「創造力」與「求知慾」,進而培養品德,強化受挫力,我們的孩子充滿自信地走出台灣,勇敢面對語言與文化衝擊的挑戰!育苗積極鼓勵家長「陪伴學習」:一個成功的教育,必須落實「親子共學」,讓「學習」不侷限在教室裡,讓「學習」融入生活的每一個角落!
隱私條款 | 條款及細則 | 2016 - 2022 © 育苗國際文教事業